細胞培養過程中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
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污染不僅僅指微生物,而且還包括所有混入培養環境中的、對細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細胞不純的物質,包括生物和化學物質。
培養細胞受細菌污染后,會出現培養液變混濁,pH改變。也有的培養液肉眼觀察無多少改變,只能在鏡下發現菌體才知污染。所以,每天應仔細觀察。污染后細胞發生病理改變,胞內顆粒增多、增粗,最后變圓脫落死亡,造成試驗失敗和細胞株(系)丟失。
培養細胞受真菌污染后,可見培養液中漂浮著白色或淺黃色的小點,有的散在生長,培養液一般不發生混濁;倒置顯微鏡下可見絲狀、管狀或樹枝狀的菌絲縱橫交錯在細胞之間或培養基中,有的呈鏈狀排列。念珠菌和酵母菌呈卵圓形散在細胞周邊和細胞之間。個體細小,有增多趨勢。鏡下看時,要將培養瓶用酒精棉球擦干凈,以防止與瓶外尤其瓶底外面生長的菌絲相混淆。真菌污染后,細胞生長變慢,但最后由于營養耗盡及毒性作用而使細胞脫落死亡。
支原體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,最小直徑0.2μm,一般過濾除菌無法去除它,光鏡下難以看清它的形態結構。開始不易發現,能在偏堿條件(pH7.6~8.0)下生存,對青霉素有抗藥性,多吸附于細胞表面或散在于細胞之間。電鏡下可見其有三層結構,無細胞壁,中央有電子密度大的密集顆?;蚪z狀的中心囊。
培養細胞受支原體污染后,部分敏感細胞可見細胞生長增殖變慢,部分細胞變圓,從瓶壁脫落。但多數細胞污染后無明顯變化,或略有變化,若不及時處理,還會產生交叉污染。